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资本回报率等指标呈现哪些趋势和特征?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融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数字经济有效支撑经济稳增长。
数字产业化比重提升
数字经济不仅包括能把消费、生产、服务过程中所创造的数据变成生产要素,从而提供新服务、新应用的新产业,也包括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来的新价值。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其中,数字经济规模由10万亿元增长至30万亿元用了约6年时间,由30万亿元增长至50万亿元,仅用了约4年时间。
发展数字经济,要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报告显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比重由2012年的约3︰7发展为2023年的约2︰8。2023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8.7%和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具体来看,2023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10.0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57%,高于同期数字经济名义增速。这表明,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数字产业化占GDP比重达到8.01%,数字产业化支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进一步靠近“十四五”发展目标。2023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3.8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9%,略低于同期数字经济名义增速,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超过三成,为34.77%。
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下称“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78%、25.03%和45.63%;一、二、三产数字经济渗透率同比分别提升0.32、1.03和0.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幅首次超过第三产业。
2023年以来,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数字经济实现了更快、更好、更有韧性的发展。
2023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陕西、广西等18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个省份。从占比看,2023年,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接近美欧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增速看,2023年,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基础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地方数字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数字资本回报率上升
报告认为,数字资本回报率持续上升、传统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成为趋势。
2019年至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进一步调整为37.8%,劳动投入贡献下降至19%,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达43.2%,创新主导发展局面不断形成。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达22.5%。
从产业贡献看,数字投入对三产劳动生产率增长整体贡献最大。近十年,三产数字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达22.4%,但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二产数字投入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则持续上升,并于近年(2021年)开始超过对三产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近三年平均高于三产1.7个百分点。
央行多政策呵护资金面,缓解流动性分层。截至昨日,央行通过两次超量续作MLF、先后开展跨月的28以及14天逆回购操作,共计投放资金达15050亿元,已经远远超过6月全月资金缺口11930亿元。在半年末时点,包商事件导致的信用分层和流动性分层加剧了中小银行流动性跨季压力,MLF定向操作与此前增加再贴现和SLF额度等的政策意图均在于缓解流动性分层。从货币政策层面,总量偏松、定向支持、增信、窗口指导等工具齐上阵。虽然从政策力度上看,仍然偏于谨慎,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预期。对于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收紧,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SLF等工具进行定向支持,料中小银行流动性处境将逐步改善。
近期全球经济表现欠佳,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多数不及预期,此前一季度偏强的数据犹如昙花一现,使得市场对全球经济承压的预期不断加重。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有所分化,部分数据较一季度明显转弱,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下行。从主要数据构成来看:消费增速下行幅度有限,因薪资同比增速仍维持在3%以上。欧洲经济整体偏弱,仅靠服务业支撑。欧元区和德国制造业PMI指数下行幅度减缓,德法服务业PMI有所回升,表明服务业景气度较高,实际市场消费对经济形成一定支撑,但投资者信心指数仍处于下行中。近期中国通胀上行压力会有所提升,预计近几个月内宏观经济政策会出现灵活调整。
从投入来源看,数字投入相对于传统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更大。近十年,三产数字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平均高于传统投入12.6个百分点,二产数字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平均高于传统投入5.9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后,伴随着产业数字化的逐步开展,传统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开始稳步上升。
我国数字资本回报率在2004年左右较低,但经历2006~2009年、2013~2017年两轮快速增长之后,于2015年起超过传统资本回报率。2015~2023年,数字资本平均回报率达14.6%,高于传统资本回报率3.6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在即
报告建议,未来要继续创新发展数字技术产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持续畅通市场高效循环等。
例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等建立大数据产业图谱,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等需求,推动服务优质化。
在8月28日召开的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离不开强有力的数据产业的支撑。国家数据局在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旨在抓住数据产业成长的战略机遇,培育数据企业,塑造产业生态,将我国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我国数据产业竞争力。主要政策考虑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强化政策保障。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提出更高要求,数据经纪、数据托管、数据交易等新的服务业态快速兴起,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也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服务企业、数据安全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企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数据局将加强引导,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企业公平竞争、加快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金叶子
从数字看发展 相关阅读 两万亿产业将迎政策利好,培育壮大数据产业怎么做国家数据局将从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强化政策保障三方面系统布局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昨天 21:28 国家数据局:我国数据产业有望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我国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数据产业链,涵盖了“采、存、算、管、用”的全生命周期。
08-27 14:35 从数据到资产、再到关键要素:特征、误区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建议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兴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凸显,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能力不断提升,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据不仅承载着海量的信息,更是企业决策、市场洞察、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的关键依据,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鉴于此,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数据的经济特征特质,揭示其作为无形资产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审视当前社会大众在数据认识与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提出推进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07-30 02:00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7.8万件,同比增速超40%。
07-29 11:02 国产算力产业的崛起:机遇、特点与战略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带动了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设施,算力的提升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合法的炒股融资方式,国产算力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技术优势、政策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战略建议。
07-22 00:3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